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智“汇”八桂乡野 力行振兴征程 ——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多维实践服务乡村振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于7月中旬组织5支实践团队,分赴河池、来宾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各团队立足专业特色,聚焦桑蚕产业升级、电力基层服务、家电惠民维修、非遗文化传承四大领域,通过科技赋能、劳动实践、文化浸润多维路径,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桑茶融技:锻造产业链上的青春匠心

7月11日至13日,学生第二党支部“桑缘智创”助农服务团开展主题实践。党员们赴烈士陵园桑园采摘桑叶体悟稼穑之艰,转战桑叶茶实训中心,在学院党委书记覃勇等专业教师指导下,系统完成切叶、除梗、复合杀青等全流程制茶工序。活动以桑茶为媒,贯通劳动教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锤炼党员实干作风。

蚕乡问需:把脉产业升级的技术脉搏

7月12日至13日,学生第三党支部赴宜州区下维村开展“桑蚕赋能·惠泽三农”实践活动。在党支部书记陆正杰带领下,团队通过问卷调研、蚕农走访、桑园劳作,深度诊断当地产业技术瓶颈,并现场推广智能养殖技术。同步开展用电安全、防溺水知识宣传,筑牢乡村安全防线。

点亮民生:守护万家灯火的基层担当

7月14日,学生第一党支部走进南方电网石别营业厅。支部成员通过参观电网调度中心体悟保供重任,随即深入北山镇开展用电安全科普,提升村民安全用电能力,在服务中强化为民初心。

智造惠农:激活老旧家电的第二生命

7月12日至18日,“智造服务下乡,家电焕然‘e’新”实践团赴忻城县古蓬镇开展维修服务。10名队员在3个服务点成功修复近60台老旧家电,直面漏电风险破解“柴米油盐”难题。村民“修旧胜新”的朴素需求,让队员深刻领悟乡村服务的温度与深度。

AI传薪:赋予非遗文化的数字新生

7月14日至18日,AI“竹”梦实践团深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吉祥村。团队参访毛南族博物馆、对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素娟,探析花竹帽等技艺传承困境;面向乡村青少年开设AI绘画、写作、情景剧、辩论赛等融合课程,以AI职业照生成技术点燃少年梦想,同步开展乡村数字化需求调研,探索科技赋能非遗新路径。

本次社会实践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青年学子足迹遍布桑园、蚕房、电力服务站、非遗工坊,用科技之光照亮振兴征途。党员先锋深耕桑蚕全产业链,志愿服务队守护用电安全、焕新农家电器,AI团队激活传统文化基因—系列实践不仅淬炼了学子知行合一的硬本领,更筑牢了“科技为民、文化兴村”的价值根基。学院将持续引导青年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上,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注入澎湃青春动能!(作者:郑伟琳、莫炎平、周栩宁、李泳宇 拍摄:张文杰、周栩宁、李泳宇 校对:王联芳、张志平、郑瀚、徐咏、陆正杰 审核:邹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