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携手新道科技开启工业互联网实践课程

4月30日,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工业互联网实践》师生同训课程顺利结课,此次课程由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工科服务部柴帅华老师主讲,通过“理论+实操”、“软硬结合”、“云边端一体化”等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沉浸式工业互联网技术实训场景。学院202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49名学生、5名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习。

课程根据学院《工业互联网实践》课程40个学时(分班上课总共80课时)的教学计划要求,采用“小班分批、递进强化”集中学习的授课模式,课程内容覆盖工业互联网技术全链条学习,包括工业互联网基础架构、用友AIoT物联技术、工业通信协议解析、数据采集与上云技术,以及基于用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综合实训平台的实战操作等,通过分模块化的针对性训练,帮助参训的老师、同学们们深入系统掌握工业互联网领域从设备连接到数据智能应用的核心技能。

新道工业互联网实践课程内容丰富且具有前瞻性,涵盖了工业互联网基础、工业物联、通信协议、数据采集、数据上云、数据可视化及工业互联网综合实训平台实操等多个方面。课程具备五大特色:

1、软硬结合:基于用友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联接类别全面的硬件设备,如智能仪表、伺服电机设备、PLC设备及执行机构,实现了软件(物联平台)与硬件(工业物联实训台、工业互联网综合实训台)的完美结合。这种软硬结合的方式,能够快速搭建教学和实验实训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2、理实结合:基于真实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将理论(物联基础)与实践(真实案例)相结合,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3、云边端三位一体:打通云端、边缘端、设备端的三位一体训练,打造与工厂一致的实训环境。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应对实际业务的数据处理能力,为将来步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4、模块化实验: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学校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扩充,打造特色化教学实验。这种灵活的设计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5、项目化递进式训练:采用项目化、场景化教学设计,从单一设备物联到复杂设备物联,从数据逻辑运算到机理模型运算,从单一场景到复合场景,进行递进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精彩瞬间

在课程中,柴帅华老师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技术,课程设计注重‘技术链’与‘业务链’的双重贯通。本次新道工业互联网实践课程在学院顺利开课,打破了学院传统工科实训设备单一、场景局限的瓶颈,通过引入用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行业前沿案例,进一步深化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培养符合真实产业需求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为广西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储备了新生的技术力量。